心理转化疗法属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疗法,是以佛学“缘起论”为思想基础,“缘起”指世间万事万物皆由因缘条件和合而生,没有独立、恒常的自性。一切现象的存在都依赖于无数条件的聚合(“缘”),条件消散则现象消失(“空”)。
生命亦是如此,人的生命由父精母血的结合形成受精卵,发育成胚胎,再继续不断发育成人,十月怀胎,一朝分娩来到人世,再继续成长,而成长的过程中,身体的发育需要不断从环境中获取各种食物的营养,而人的生命除了身还有心,身体是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心也是如此,人的心理也是成长发展的,同样也需要心理营养,称之为心理需要,人的生存、成长,必须要满足 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,这样人才能健康的生存、发展。
所以,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,本质上就是个体的心理需要长期没有得到满足,如缺乏安全感、未得到接纳认可、缺爱等,而要治好心理疾病,就必须要满足心理需要。个体的需要是靠心理活动满足的,即人的行为、情绪和意识活动,作用都是满足个体的需要。
我们用具体的例子来理解:一位女士与自己的小叔子发生吵了一架,起因是小叔子把家里老人的钱骗走了,而自己的老公太过老实不敢吭声,因此她就与小叔子发生争执,但小叔子一句话把她气到爆炸,身体发抖,胃疼不已,很久后想起来依然十分愤怒。当时小叔子打来电话,她从老公手里拿过手机就质问他,结果小叔子说:你没资格管,我跟我哥说,她一听这句话就受不了了,就大哭着说你欺负我……
小叔子这句话对她来讲,显然她觉得是否定她,对应的心理需要是“接纳认可”,而小叔子是不接纳不认可她的,而她的反应:情绪上其实是生气、委屈,行为就是哭,崩溃,想法就是认为对方在欺负自己,这些心理活动显然是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的,即没有自我接纳认可,所以对应的情绪、想法等心理活动就停不下来,一想起这件事就气的不得了。
我在引导她回想那个场景,让记忆整个浮现,然后让她对着小叔子这样讲:我跟你哥是合法夫妻,我就有资格,你把老人的钱骗走了,老人生病了还要我们拿钱看病,我们就有资格要求你把钱还给老人。这样讲出来的时候她明显感觉内心的气消了,原因就在于她自己认可了自己,“接纳认可”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,对应的心理活动就停止了,以后也不会老是念念不忘了。
还有她跟婆婆的一次争执,她平时对婆婆挺孝顺的,过年过节都会给钱,给买吃的、衣服之类的,但是婆婆并不怎么领情,有一次就争吵了起来,她对婆婆说,我平时过年过节都给你买东西,你怎么这样对我,她婆婆说:“那是你说了不算”,意思是这是他儿子买的,根本不是她要买的。她一听这句话也是特别生气,就还嘴说:我怎么说了不算……,这样越说越生气,越委屈,之后也是经常会想起来就生气。
我同样引导她回想那个场景,引导她这样说:我好心好意,花钱、花时间和精力给你买东西,你居然这样说,真是好心喂了驴肝肺……同样她这样讲了几次之后,心里的气也消了。原因就在于,婆婆说的话她觉得自己的付出被否定了,而引导她这样说,是让她自己认可自己的付出,而不是寻求、依赖别人的认可。
当然这类引导只是解决某个小问题,对于一些大的或者比较常态化的心理创伤,则需要多次的引导练习,方能有效果,但是原理都是一样的,都是要自我满足自身需要。
在现实中,人们的各种各样所谓的心理疾病,本质上都是不会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:不会给到自己安全感,不会自我接纳认可,不会爱自己,更多的都是会依赖他人或者外在的条件,一旦得不到或者失去,就会陷入烦恼痛苦之中不可自拔,发展成所谓的心理疾病。
而心理转化疗法的核心精神就是引导个体学会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,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,即使遇到什么困难、挫折、失败也不会因此而出现什么心理疾病了。
标签: 心理转化疗法 心理疾病 心理需求 心理营养 自我接纳